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雲門承德路排練場之一 |
這是1975年,舞蹈家林懷民和舞者在承德路排練場處理票務。照片的攝影家王信,其作品以報導攝影為主,曾出版《蘭嶼.再見》攝影集等,早年常為雲門攝影。 |
|
雲門承德路排練場之二 |
舞者吳素君(左)、鄭淑姬等在承德路排練場暖身。照片的攝影家阮義忠,擅長本土攝影報導,「人與土地」系列部分作品分別為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及法國攝影博物館收藏,著有《八尺門》等攝影集。 |
|
雲門為921做戶外演出 |
這是1999年,雲門前往921災區,於東勢河濱公園戶外演出,藝術總監林懷民獻花給前來觀賞的百歲老太太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雲門的十年 |
這是1983年,由雲門舞集所整理的文章,收錄於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文中簡述雲門創團緣起,細數十年來的代表舞作、巡迴演出,以及國內外各媒體的評論等,並提及十年來與雲門相關的個人與團體。 |
|
雲門第一代舞者 |
這是1973年,雲門早期在信義路的排練場一隅。舞者(左起)為李淑惠、吳素君、鄭淑姬、何惠禎。 |
|
雲門第一千場演出觀眾合影 |
這是1997年,林懷民和團員(前排)與雲門第1000場演出的觀眾在國家戲劇院合影。 照片的攝影家游輝弘,曾任《民生報》文化版攝影記者及《天下》雜誌攝影編輯多年,目前旅居美國。 |
|
雲門舞者之一 |
這是2003年,雲門舞者休息時以針灸做復健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雲門舞者之二 |
這是2003年,雲門舞者林姿君在八里排練場護理起繭的腳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雲門舞者合寫書法 |
這是2001年,《行草》演出之前,舞者勤練毛筆,揣摩書家意境。 |
|
雲門舞者學習太極導引 |
這是1998年,雲門邀請太極導引大師熊衛,教授舞者太極導引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雲門舞集與許博允的音樂 |
這是1985年,音樂家許常惠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夢土》所寫的文章,收錄在第六屆國際藝術節「雲門舞集與許博允的音樂」演出節目單。作者簡介雲門舞集在中國現代音樂上的重要性,人林懷民以「選中國人寫的曲,由中國人編舞,跳給中國人看」的理念,促進了當代中國音樂的發展。文中提及《夢土》一百分鐘的音樂,將是許博允音樂上的總整理。 |
|
雲門金門戶外演出貨運 |
這是2005年,雲門跨海至金門戶外演出,吊運裝了舞台設備的貨櫃。 |
|
雲門隨「水月」高揚 |
這是2003年,雲門在美國加州柏克萊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, 1998),舞評家瑪麗.艾蓮.杭忒(Mary Ellen Hunt)在美國加州《海岸報》(Contra Costal Times)發表的舞評中譯。作者描述多段獨舞、雙人舞、群舞的調度與變化。文中特別提及舞者許芳宜的獨舞,認為「靈魂如果可為肉眼所見,想必就是這副模樣了」。原文見“Cloud Gate's 'Moon' soars high”。 |
|
雲門音樂系列➃ 白蛇傳 |
《眾妙》是作曲家賴德和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所作的曲子。全曲以笛子、琵琶和二胡為主要配器,是賴德和以現代手法運用中國樂器所作,全長23分37秒。該曲於1975年由葉和鳴錄音,1992年由葉世鴻淨化。《眾妙》收錄於《雲門音樂系列➃ 賴德和作品集 白蛇傳》CD,該CD亦收錄賴德和為雲門舞作作曲的《待嫁娘》(1974)和《春水》(1981)。 |
|
雲門首度赴美濃巡演 |
這是1980年,雲門首度赴美濃演出,排練時鄉親前來打氣。 |
|
雲門首演季舞者合影 |
這是1973年,首演季的舞者合照。舞者(右起)為吳秀蓮、何惠楨、葉台竹、沈仁智、潘芳芳、林懷民、劉紹爐、王雲幼、鄭淑姬、劉菀玉、吳素君、杜碧桃。照片的攝影家郭英聲,旅法多年,作品多次於巴黎、東京、台北等地展出,為法國文化部、巴黎龐畢度中心、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 |
|
非關爆破 不僅舞蹈——《風.影》實驗室紀實 |
這是2006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風.影》,資深文字工作者盧健英為節目單所寫的文章。作者詳述編舞家林懷民與國際視覺藝術家蔡國強構思、實驗、創作舞作《風.影》的過程,在蔡國強提供構想,雲門技術團隊的高度執行下,歷經繁複龐大的舞台製作。《風.影》打破了舞蹈慣性,「透過人為與科技,素材彼此交配、穿越、轉接出新的藝術語言與多重的想像」。 |
|
音 紙 墨 流 光 |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首演,音樂家沈聖德和雲門文獻室主任陳品秀的專文。文章從聲音設計的主題、中國紙、墨的歷史,到《狂草》水墨舞台的技術研發,與燈光的設計理念,說明光源與紙墨流動的關係,分割出層次豐富的舞台空間和時間。本文收錄於「《狂草》2005年節目單」。 |
|
音樂家與音樂 |
這是1984年,音樂家潘皇龍為雲門冬季公演節目單撰寫的專文,介紹本季演出舞作的音樂家與音樂。文中介紹的音樂家與音樂包括:馬水龍〈梆笛協奏曲〉、馬勒(Gustav Mahler)〈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〉、賴德和〈紅樓夢第一幕「春」〉、〈眾妙〉、史特拉汶斯基(Igor Strawinsky)〈春之祭禮〉、〈四首練習曲作品第七號〉、舒伯特(Franz Schubert)〈冬之旅〉、奇斯.傑利(Keith Jarrett)〈即興演奏〉。 |
|
飆舞 |
本書由自由工作者楊孟瑜執筆,天下遠見2008年出版。內容包含編舞家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的契機、草創時期到顛峰、暫停活動及復出的過程,與排練場遭祝融後再出發的願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