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![]() |
雲門二十五週年老團員合影 |
這是1998年,二十五週年演出後,編舞家林懷民與老團員(右起)葉台竹、羅曼菲、鄭淑姬、吳素君、陳偉誠、林秀偉、劉紹爐等合影留念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隨稻米去流浪 |
這是1998年,新聞工作者盧健英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所寫的專文,發表在《中國時報》。作者詳述《流浪者之歌》的創作緣由、舞作的美學、舞台意象和段落寓意,以及舞者的表演。本文亦收錄於金革唱片「《雲門.傳奇》套裝DVD導聆書」。 |
![]() |
《奇冤報》舞作影片 |
這是1998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奇冤報》(1975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1分54秒。 |
![]() |
Bodies That Blossom Like Spring Flowers |
這是1998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)首演,藝術家蔣勳在《聯合報》副刊發表的文章。文中闡述雲門早期傾向敘事的舞蹈,如《白蛇傳》、《薪傳》,至《水月》則回歸於舞者身體、動作本身,一種由外而內的轉化。原文見〈捨此身外,別無他想——敬致《水月》的演出〉。 |
![]() |
捨此身外,別無他想——敬致《水月》的演出 |
這是1998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首演,藝術家蔣勳在《聯合報》副刊發表的文章。文中闡述雲門早期傾向敘事的舞蹈,如《白蛇傳》、《薪傳》,至《水月》則回歸於舞者身體、動作本身,一種由外而內的轉化。本文英譯見〈Bodies That Blossom Like Spring Flowers〉。 |
![]() |
《蝕》舞作影片 |
這是1998年,編舞家羅曼菲的舞作《蝕》在台北市社教館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24秒。 |
![]() |
雲門戶外演出的觀眾之二 |
這是1998年,雲門在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演出《流浪者之歌》的〈禱告〉後,觀眾湧至舞台前把玩金黃色的稻穀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花蓮戶外演出謝幕 |
這是1998年,雲門在台灣東部花蓮戶外演出謝幕時,編舞家林懷民向舞者致意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《 靈.靜之旅》1998年秋季公演海報 |
這是1998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靈.靜之旅」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與《水月》的海報。由劉開工作室設計。 |
![]() |
《水月》《流浪者之歌》1998年「靈.靜之旅」秋季公演傳單 |
這是1998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靈.靜之旅」的傳單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、《水月》首演。形式為單張四折。 |
![]() |
《水月》《流浪者之歌》1998年「靈.靜之旅」秋季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8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靈.靜之旅」的節目單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及《水月》的首演。收錄專文包括:林懷民的〈藝術是稍息,不是立正〉、〈菩提伽耶行吟〉;〈追尋一張唱片「喬治亞民歌」說從頭〉;舞蹈文字工作者盧健英的〈流浪稻米的故事〉。 |
![]() |
《水月》《流浪者之歌》1998年「靈.靜之旅」秋季公演卡片 |
這是1998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靈.靜之旅」製作的卡片。內容為《水月》世界首演的演出訊息。 |
![]() |
碧娜.鮑許向林懷民獻花致意 |
這是1998年,雲門至德國烏帕塔演出謝幕時,舞蹈大師碧娜.鮑許向藝術總監林懷民獻花致意。照片的攝影家Jochen Viehoff,德籍知名攝影家,多次為烏帕塔舞蹈劇場和碧娜.鮑許拍照。 |
![]() |
A Family album full of sadness |
這是1998年,雲門赴奧地利參加維也納國際舞蹈節(International Tanzwochen Wien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家族合唱》(Portrait of the Families, 1997),舞評家Ursula Kneiss發表在德國《標準報》(Der Standard)的舞評英譯。作者認為,《家族合唱》是最高層次的當代舞蹈劇場,藉由敘述台灣百年庶民歷史,呈現近代人類共同的戰亂傷痛記憶。文末並讚賞舞者的優異表現。原文見“Ein Familienalbum voll Traurigkeit”。 |
![]() |
雲門舞者學習太極導引 |
這是1998年,雲門邀請太極導引大師熊衛,教授舞者太極導引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Genuine Pain |
這是1998年,雲門首度赴以色列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家族合唱》(Portrait of the Families, 1997),舞評家Gaby Eldor發表在以色列《Yediot Ahronoth》的舞評英譯。作者認為《家族合唱》成功融合舞蹈劇場的元素,呈現人類歷史上一段恐怖的事件。嘲弄般的手法,讓人感到真正的疼痛。 |
![]() |
雲門戶外演出的觀眾之三 |
這是1998年,高雄戶外演出時,豪雨中巍然不動的觀眾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1998年《薪傳》二十週年特別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8年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二十週年特別公演節目單。 |
![]() |
雲門參加921賑災 |
這是1999年,921地震隔天,藝術總監林懷民帶領舞者前往東勢災區協助賑災。 |
![]() |
雲門戶外演出的義工之一 |
這是1999年,東勢河濱公園戶外演出的義工為觀眾席鋪設走道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