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《九歌》1995年紐約下一波藝術節舞作簡介 |
這是1995年,雲門首度赴紐約「下一波藝術節」(Next Wave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的舞作簡介。內容是1994年,記者Sarah Brooks為《九歌》所寫的專題報導“Songs of the Universe”。文中詳述林懷民編創《九歌》之前走訪亞洲古老文明,尋訪創作靈感,及《九歌》舞作情節、象徵寓意、音樂等。作者認為《九歌》「是一齣引人入勝的作品,集古老與現代、美麗與哀愁於一身。在舞終前,它已轉化為一場現代的儀式,為重生和希望提供一種共通的訊息。」 |
|
《九歌》1995年紐約下一波藝術節節目單 |
這是1995年,雲門首度赴紐約「下一波藝術節」(Next Wave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的簡式節目單。內附《九歌》幻燈投影的英譯、及舞作簡介“And yet the gods have never come…”。 |
|
《九歌》1995年紐約下一波藝術節傳單 |
這是1995年,雲門首度赴紐約「下一波藝術節」(Next Wave Festival)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。 |
|
《九歌》1995年歐洲巡演節目單 |
這是1995年,雲門赴德國、盧森堡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的德文節目單。 |
|
《九歌》1995年亞洲協會刊載雲門下一波藝術節演出訊息傳單 |
這是1995年,亞洲協會的活動傳單。內刊載雲門首度「下一波藝術節」(Next Wave Festival)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的訊息。形式為單張三折。 |
|
《九歌》1995年The Kennedy Center Ballet FALL手冊 |
這是1995年,美國華盛頓甘迺迪中心(The John F.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)二十五週年紀念活動手冊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。 |
|
《九歌》1993年創團廿年紀念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3年,雲門創團二十週年紀念公演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的節目單。收錄專文包括作家席慕蓉的〈有一棵樹──賀雲門二十年〉、《美麗佳人》雜誌社社長楊玟的〈引爆之前──雲門舞者在排練場的一天〉,以及三十多位前、現任雲門舞者寫下的〈舞者感言〉。 |
|
《九歌》1993年創團廿年紀念公演傳單 |
這是1993年,雲門創團二十週年紀念公演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。 |
|
《九歌》《薪傳》1994年維也納國際藝術節節目單 |
這是1994年,雲門首度赴「維也納國際藝術節」(Tanz '94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和《薪傳》(Legency, 1978)的德文節目單。收錄約翰.史密特(Jochen Schmidt)所寫的“Das Wolkentor zur Tanzkunst”。 |
|
《九歌》《紅樓夢》1997年雲門春季公演節目單 |
這是雲門1997年春季公演節目單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紅樓夢》(1983)和《九歌》(1993)。收錄專文包括:評論家馬森〈文化的躍升──評林懷民的現代舞劇《紅樓夢》〉;以及評析《九歌》的兩篇文章:旅美中國學者蘇煒的〈拂手萬里荷香──在紐約「下一波」藝術節看「雲門」〉,和美國舞評家安德列.勒沛奇(Andre Lepecki)的〈後殖民主義、跨文化主義——台灣編舞家林懷民找到了一種舞蹈的新身/聲〉,該篇文章的原文見〈Postcolonialism, Interculturalism〉一文。 |
|
《九歌》《水月》2000年雪黎奧林匹克藝術節節目單 |
這是2000年,雲門赴雪梨奧林匹克藝術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和《水月》(Water Moon, 1998)的節目單。內收錄屈原原著《九歌》的〈東皇太乙〉、〈禮魂〉兩篇的英譯,以及舞作簡介“And yet the gods have never come…”。 |
|
《乘法》照片之二 |
這是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《乘法》(2019)的照片。 照片的攝影師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《乘法》照片之一 |
這是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《乘法》(2019)的照片。 照片的攝影師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《Tantalus》舞作影片 |
這是2007年,編舞家伍國柱的舞作《Tantalus》(2001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45秒。 |
|
《Tantalus》照片之一 |
這是編舞家伍國柱的舞作《Tantalus》(2001) 。舞者(左起)為楊玉琳、蔡銘元、Ashley Dolman、楊淩凱、呂筱梅、楊孝萱、許嘉卿、孫尚綺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《Ta-Ta for Now》舞作影片 |
這是2009年,編舞家黃翊的舞作《Ta-Ta for Now》在台北新舞臺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1分11秒。 |
|
《Ta-Ta for Now》照片之二 |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《Ta-Ta for Now》(2009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《Ta-Ta for Now》照片之一 |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《Ta-Ta for Now》(2009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|
《Aller simple》照片之二 |
這是劇場創作者蔡柏璋,為雲門2「春鬥2018」編創舞作《Aller simple》(2018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師陳又維,擅長劇場及表演藝術攝影,亦有電影劇照作品如《一席之地》、《命運化妝師》等。 |
|
《Aller simple》照片之一 |
這是劇場創作者蔡柏璋,為雲門2「春鬥2018」編創舞作《Aller simple》(2018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師陳又維,擅長劇場及表演藝術攝影,亦有電影劇照作品如《一席之地》、《命運化妝師》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