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1982年冬季公演海報

這是1982年,雲門冬季公演海報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街景》、《涅槃》、《生民》。以《街景》為主視覺。舞者為(左起)郭美香、吳素君、葉台竹、鄭淑姬、何惠楨。由郭英聲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

1982年雲門冬季公演傳單

這是1982年,雲門冬季公演的傳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街景》、《涅槃》,以及《生民》。傳單形式為單張,主視覺照片為《街景》,由郭英聲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

1982年雲門冬季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82年,雲門冬季公演的節目單。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街景》、《涅槃》、《生民》。

雲門十週年藝術家合影

這是1983年,雲門十週年時,歷年合作藝術家與編舞家林懷民合照。照片的攝影家張照堂,曾獲國家文藝獎,多年為雲門拍攝照片及擔任影像設計,並從事紀錄片製作。

中國人的天下——記廿屆巴黎國際舞蹈節的中國舞團

這是1982年,台北現代舞團在「第二十屆巴黎國際舞蹈節」中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涅槃》與《街景》,德國舞評約翰.史密特(Jochen Schmidt)在《國際舞蹈雜誌》(Ballet International) 發表的舞評,後由朱雷翻譯成中文,原載於1983年的《聯合報》。作者評論了1982年「第二十屆巴黎國際舞蹈節」中各國呈現的舞碼,其中對於林懷民的作品十分讚賞,他認為林懷民是「態度嚴謹,才華高超的編舞家」,其作品「以中國傳統為主題,融合了東方哲學、文化的富麗堂皇的舞蹈」。原文見“The Hour of the Chinese——Ensembles from the People's Republic and from Taiwan at the 20th Festival de Damse de Paris”。

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的節目單,其中收錄專文包括:藝文工作者花村〈薪盡而火傳〉、雲門舞者林秀偉〈千重山.萬重門──記雲門八年生活〉、雲門舞者吳素君〈人魚公主的旅程──雲門十年〉、雲門舞者鄭淑姬〈在雲門裡長大──十十年日記手抄〉、雲門舞者杜碧桃〈雲門十年感言〉,以及記者侯惠芳採訪藝文界人士談雲門的〈說雲門〉、音樂家史惟亮的〈「中國現代樂府」結合「雲門舞集」〉。另有:雲門紀念已逝恆春民謠歌手陳達的短文〈陳達〉、十年來曾參與雲門創作的藝術家合影的〈紀念照(之一)〉、1973年雲門創團舞者合影和雲門十年舞者橫影的對照〈紀念照(之二)〉、追憶中國戲曲學者俞大綱先生、音樂家史惟亮先生和外交家葉公超先生的〈懷念與追思〉,以及〈雲門的十年〉等文。本節目單舞作題字書法家董陽孜,封面攝影姚孟嘉,平面設計霍榮齡。

「中國現代樂府」結合「雲門舞集」

這是1973年,音樂家史惟亮的文章,收錄於「1973年雲門首演節目單」,以及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作者引述中國隋唐宮廷樂舞的內容,印證「有歌有舞的時代,也就是國家民族富強而進取的時代」,並提及「青年舞蹈家林懷民,負笈美國,學會了洋人的現代舞,以再造『雲門』的豪情,選中國人寫的曲,由他(中國人)編舞,跳給中國人看。」

人魚公主的旅程——雲門十年
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吳素君的文章。作者自比為童話故事中,藉魔法化尾巴為雙足的「人魚公主」,為自己所熱愛的舞蹈而忍受雙足的劇痛,並回憶她加入雲門十年以來的艱辛與成長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

千重山.萬重門——記雲門八年生活
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林秀偉的文章,原刊登在《中國時報》。作者回憶她加入雲門的緣由,自我追求的過程,以及加入雲門前後的成長、排練與演出的甘苦,並提及自己一度離開雲門又重回雲門的心境。本文後收錄於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

在雲門裡長大——十年日記手抄
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鄭淑姬的文章。作者摘錄她個人的日記,回憶加入雲門十年以來各階段的心境轉折,掙扎與抉擇、委屈與釋懷、辛酸與喜悅、成長與蛻變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特別公演節目單」。

說雲門
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由記者侯惠芳採訪撰寫十年來關心雲門、曾與雲門共事的各界人士,對雲門成立十年的感想。受訪者包括教育部長朱匯森、文建會主委陳奇祿、音樂家申學庸、政大文學院院長徐佳士、作曲家許常惠、聲樂家劉塞雲、建築家漢寶德、舞蹈家黃麗薰、蔡瑞月、林麗珍、作曲家賴德和、馬水龍、許博允、溫隆信、雕刻家朱銘、藝術家楚戈、作家林海音、漢聲雜誌總編吳美雲、攝影家張照堂、舞台燈光設計家聶光炎、警廣主持人凌晨、專欄作家薇薇夫人、平劇藝術家周正榮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

雲門十年感言
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杜碧桃的文章。作者回憶她加入雲門的緣由、林懷民訓練舞者的方法,以及作者個人十年來成長的歷程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

雲門的十年

這是1983年,由雲門舞集所整理的文章,收錄於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文中簡述雲門創團緣起,細數十年來的代表舞作、巡迴演出,以及國內外各媒體的評論等,並提及十年來與雲門相關的個人與團體。

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海報(一)

這是1983年,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的海報,以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為主視覺。由楊嘉慶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

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海報(二)

這是1983年,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的海報,以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為主視覺。由董陽孜題字,楊嘉慶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

林懷民魂牽夢縈舞紅樓 賴德和朝思暮想譜樂曲

這是1983年,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寤蘭在《聯合報》的報導。文中描述編舞家林懷民與作曲家賴德和創作《紅樓夢》(1983)的構想及過程,以及《紅樓夢》各幕主題。本文亦收錄於「《紅樓夢》1994年雲門舞集夏季公演節目單」。

《紅樓夢》1983年十週年紀念公演海報

這是1983年,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,首演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紅樓夢》的海報。由書法家董陽孜題字、霍榮齡設計。

《紅樓夢》1983年首演節目單

這是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特別公演,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紅樓夢》首演的節目單。《紅樓夢》也是台北市社教館開館首演的節目。

《紅樓夢》舞台設計──冬
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紅樓夢》(1983)的舞台模型。國際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運用六套橫越舞台的輕紗,提供舞蹈一份潔淨有力的背景,紗幕交疊昇降,彷彿暗示歲月的流逝與人生的無常。圖為「冬」景。

《紅樓夢》舞台設計──夏
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紅樓夢》(1983)的舞台模型。國際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運用六套橫越舞台的輕紗,提供舞蹈一份潔淨有力的背景,紗幕交疊昇降,彷彿暗示歲月的流逝與人生的無常。圖為「夏」景。

資料總筆數: 13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