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十二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青蛇,由杜碧桃飾演。照片攝影家謝春德,以舞台、時尚攝影、電影劇照著稱,作品獲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十四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青蛇與法海鬥法。由鄭淑姬(左)飾青蛇,劉紹爐飾法海。照片的攝影家郭英聲,旅法多年,作品多次於巴黎、東京、台北等地展出,為法國文化部、巴黎龐畢度中心、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七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許仙墜入白蛇情網。由葉台竹(左)飾許仙,吳素君飾白蛇。許仙手執的傘,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以裸呈的傘骨呈現造型之美。照片的攝影家謝嘯良,擅長報導攝影,曾出版攝影集《望鄉的鏡頭》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八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許仙墜入白蛇情網,青蛇妒火中燒。由林秀偉(左起)飾青蛇,羅曼菲飾白蛇,吳興國飾許仙。竹簾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編舞家林懷民運用竹簾創造許多象徵意涵──白蛇與許仙藏身於垂放的竹簾後方燕好;竹簾半卸,象徵白蛇現出原形,為舞作增加戲劇性張力;白蛇被縛於捲曲的竹簾內,則意味著白蛇被囚禁在雷峰塔裡。照片的攝影家郭英聲,旅法多年,作品多次於巴黎、東京、台北等地展出,為法國文化部、巴黎龐畢度中心、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三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許仙出場,由吳興國飾演。照片由攝影家王信拍攝,其作品以報導攝影為主,曾出版《蘭嶼.再見》攝影集等,早年常為雲門攝影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二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白蛇與青蛇出場。由吳素君(後)飾白蛇,邱怡文飾青蛇。白蛇身後造型扭曲的藤製蛇窩,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"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十三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白蛇與法海鬥法。由宋超群(左)飾法海,周章佞飾白蛇。道具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禪杖顯示法海的威嚴,也是與白蛇鬥法的武器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九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的一景,白蛇央求法海成全她和許仙續夫妻情緣。由劉紹爐(左起)飾法海,葉台竹飾許仙,周章佞飾白蛇。道具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禪杖顯示法海的威嚴,也是與白蛇鬥法的武器。照片的攝影家謝安,出身日本早稻田大學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,多次受邀於國內外發表綜合媒材作品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四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「遊湖借傘」一景。由林俊宏(左起)飾許仙,周章佞飾白蛇。許仙手執的傘,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以裸呈的傘骨呈現造型之美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五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「遊湖借傘」一景。由李靜君(左起)飾白蛇,陳偉誠飾許仙,張麗君飾青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六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「遊湖借傘」一景。由吳義芳(左起)飾許仙,王薔媚飾白蛇,邱怡文(前)飾青蛇。許仙手執的傘,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以裸呈的傘骨呈現造型之美。照片的攝影家謝安,出身日本早稻田大學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,多次受邀於國內外發表綜合媒材作品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一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中「遊湖借傘」一景。由吳素君(左起)飾白蛇,吳興國飾許仙,林秀偉飾青蛇。許仙手執的傘,由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,以裸呈的傘骨呈現造型之美。照片由攝影家王信拍攝,其作品以報導攝影為主,曾出版《蘭嶼.再見》攝影集等,早年常為雲門攝影。 |
![]() |
《白蛇傳》照片之十六 |
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2006年演出的主視覺,由周章佞飾白蛇,邱怡文飾青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《九歌》的舞台 燈河 |
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九歌》(1993),二度邀請國際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設計。以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早期作品「蓮池」為稿底,再切割為直或橫的布幕,經接合、分離、交錯、昇降等變化運用,令舞台呈現華麗莊嚴又簡潔明快的風格。舞台前的荷花池與舞作中豐美的意象相互呼應,在八百盞燈火綴成的點點燈河中落幕。1996年,《九歌》的舞台設計獲紐約舞蹈與表演藝術獎,並在隔年的「1997李名覺舞台設計回顧展」中展出。 |
![]() |
《九歌》的舞台 第一次設計模型 |
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九歌》(1993),二度邀請國際舞台設大師設計李名覺設計。這是李名覺以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早期作品「蓮池」為稿底,所做的第一個設計。與後來《九歌》的舞台不同。 |
![]() |
《九歌》的舞台 荷花佈景 |
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九歌》(1993),二度邀請國際舞台設大師李名覺設計。以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早期作品「蓮池」為稿底,再切割為直或橫的布幕,經接合、分離、交錯、昇降等變化運用,令舞台呈現華麗莊嚴又簡潔明快的風格。舞台前的荷花池與舞作中豐美的意象相互呼應,在八百盞燈火綴成的點點燈河中落幕。1996年,《九歌》的舞台設計獲紐約舞蹈與表演藝術獎,並在隔年的「1997李名覺舞台設計回顧展」中展出。 |
![]() |
《薪傳》新店溪訓練之二 |
編舞家林懷民創作《薪傳》(1978)前,期間,帶雲門舞者到新店溪做野外訓練。照片由設計家霍榮齡拍攝,其作品富人文色彩,其平面設計作品曾獲金鼎獎等獎項。 |
![]() |
台灣後來好所在──中美斷交及《薪傳》首演二十週年紀 |
本書由資深媒體工作者古碧玲執筆,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出版。作者以編舞家林懷民1978年編創《薪傳》至1998年為止的時間歷程為經緯,詳述首演當年的時代氛圍與創作契機、演出前雲門舞者到新店溪和佳洛水野外訓練、數度搬演的過程、舞者參與演出的心得等等。 |
![]() |
看雲門讀經典 2——舞動紅樓夢 |
本書由藝術家蔣勳執筆,遠流出版社2005年初版。作者描述曹雪芹《紅樓夢》中的人物性格及情結鋪陳,對照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紅樓夢》(1983)的詮釋觀點。書中收錄《紅樓夢》的相關圖詠文物、古籍等,以及雲門《紅樓夢》的演出劇照。同書系尚有《看雲門讀經典1──舞動白蛇傳》一書。 |
![]() |
看雲門讀經典1──舞動白蛇傳(繁體版) |
本書由藝術家蔣勳執筆,2004年遠流出版社出版。書中分「白蛇的故事」、「白蛇典據」,和講述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等三章,解析民間故事《白蛇傳》中的人物性格、情節鋪陳和象徵意涵。書中集結各典籍和藝術創作領域中,以《白蛇傳》為主題的圖像,並收錄多幀雲門《白蛇傳》的演出劇照。本書另有簡體字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