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林懷民和他的雲門舞集

這是1973年,《綜合月刊》記者周平的介紹文章,收錄於「雲門首演節目單」。作者記述編舞家林懷民從寫作轉為跳舞,赴紐約瑪莎.葛蘭姆舞蹈學校學習現代舞的歷程,以及回國後成立雲門舞集,與年輕舞者致力於現代舞創作的現況。文中提及雲門的創團理念,並介紹雲門舞者吳秀蓮與吳素君。

林懷民在菩提迦耶

這是2001年,編舞家林懷民在印度菩提迦耶。照片的攝影家張贊桃,雲門舞集技術總監,長期為雲門舞作設計燈光。

林懷民大學獨照之一

這是1966年,編舞家林懷民大學時期獨照。

林懷民大學獨照之三

這是1968年,編舞家林懷民大學時期獨照。照片的攝影家龍思良,台灣現代攝影同人團體「V-10視覺藝術群」的創始元老,跨足紀實攝影、繪畫及設計,曾任《文星》編輯,台視美術指導。

林懷民大學獨照之二

這是1968年,編舞家林懷民大學時期獨照。照片的攝影家龍思良,台灣現代攝影同人團體「V-10視覺藝術群」的創始元老,跨足紀實攝影、繪畫及設計,曾任《文星》編輯,台視美術指導。

林懷民小學全家福

這是1956年,編舞家林懷民(最左)與家人合照。當時就讀於新竹東門國小四年級。

林懷民小學獨照

這是1955年,編舞家林懷民在新竹外婆家的屋頂上。當時就讀新竹東門國小三年級。

林懷民指導蘇黎世芭蕾舞團排練《烟》

這是2004年,雲門授權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演出林懷民的作品《烟》,林懷民親臨瑞士劇場指導排練。照片的攝影家王孟超,曾任雲門舞集技術顧問,為雲門設計多齣舞作,舞台及燈光設計作品遍及舞蹈、戲劇。

林懷民於紐約留影

這是1972年,編舞家林懷民在紐約的獨照。

林懷民的大地頌歌

這是收錄在2014年出版的雲門40週年舞作《稻禾》DVD的文字。文中描繪池上風光、雲門參與池上稻穗藝術節的演出景況,以泥土,花粉,榖實,風,水,火這些自然界的因素為題起舞,訴說稻米的生命週期,也委婉喻示人生。

林懷民與曾祖父肖像合影

這是1997年,編舞家林懷民與曾祖父林維朝的肖像合影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林懷民魂牽夢縈舞紅樓 賴德和朝思暮想譜樂曲

這是1983年,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寤蘭在《聯合報》的報導。文中描述編舞家林懷民與作曲家賴德和創作《紅樓夢》(1983)的構想及過程,以及《紅樓夢》各幕主題。本文亦收錄於「《紅樓夢》1994年雲門舞集夏季公演節目單」。

林氏走向天堂的舞步

這是1993年,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九歌》首演後,舞評家姬達.卡索妮(Zelda Cawthorne)在香港《南華早報》所寫的舞評「Lin's Steps to Heaven」的中譯。作者認為,《九歌》「夢境的景像,只有天才的編舞家才能把它落實在舞台上……這齣輝煌的長篇新作勢將轟動現代舞壇。它也將林懷民──這位亞洲的巨人,提升到瑪莎.葛蘭姆,模斯.康寧漢等少數人所佔有的層面;二十世紀偉大編舞家之一。」

柱子的筆記本

這是2007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伍國柱的作品《斷章》,節目單中所收錄的文章,內容為伍國柱在筆記本裡寫下有關《斷章》的字句,以及編舞手記。

柱子與我的小小編年史

這是2007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伍國柱的作品《斷章》,《斷章》舞台設計劉達倫為節目單所寫的文章。作者自述和伍國柱自大學時代相識,到伍國柱逝世近二十年來的情誼,當中描述了他們的人生際遇,也透露了伍國柱對舞蹈的執著,以及永不妥協的個性。

柴船渡烏水 唐山到台灣──《薪傳》的歷史資料

是一段關於三百年多年前,來自唐山的台灣先民如何渡黑水、墾荒地的簡短史記。編舞家林懷民的舞劇「『薪傳』所刻劃的,便是先民冒險渡海,艱苦拓墾,為後代子孫謀福祉的歷程」。

歸零 回到舞蹈本身

這是2014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作品「白水」、「微塵」,小說家駱以軍為節目單所寫的文章。文中簡述舞作的美學、舞台意象、服裝的呈現和段落寓意。本文收錄在「白水 微塵2014年冬季公演節目單」。

永續與分享的雲門夢

這是2008年,雲門八里排練場大火,編舞家林懷民在《中國時報》發表的文章。作者在文中感謝各界對雲門失火的慰問與鼓勵,說明火災後雲門「永續與分享」的願景,將建立推動「專業.教育.生活」志業的淡水藝術文化園區,呼籲政府「正視藝術可以貢獻社會的潛力,鬆綁法規,投資民間文化事業,建立伙伴關係,攜手培厚台灣國力。」

流浪到海牙──一場舞蹈的錄製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荷蘭舞蹈劇場(Lucent Danstheater)錄製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公共電視台製作人邱顯忠發表在《中國時報》的文章。作者描述工作小組錄製過程及錄影現場雲門舞者表演的情形。

流浪的僧人──王榮裕的故事

這是2002年,雲門文獻室主任陳品秀撰寫的文章。文中以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中如禪定僧人般立於舞台上的劇場人王榮裕為主角,描寫他放棄電腦公司高級主管的工作,轉為專業劇場工作者的過程,和他歌仔戲演員母親謝月霞對他的影響。文中亦陳述他參與《流浪者之歌》上百場演出,行腳世界的體悟,以及演出的詮釋。

資料總筆數: 13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