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![]() |
千重山.萬重門——記雲門八年生活 |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林秀偉的文章,原刊登在《中國時報》。作者回憶她加入雲門的緣由,自我追求的過程,以及加入雲門前後的成長、排練與演出的甘苦,並提及自己一度離開雲門又重回雲門的心境。本文後收錄於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 |
![]() |
雲門十年感言 |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杜碧桃的文章。作者回憶她加入雲門的緣由、林懷民訓練舞者的方法,以及作者個人十年來成長的歷程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 |
![]() |
人魚公主的旅程——雲門十年 |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第一代舞者吳素君的文章。作者自比為童話故事中,藉魔法化尾巴為雙足的「人魚公主」,為自己所熱愛的舞蹈而忍受雙足的劇痛,並回憶她加入雲門十年以來的艱辛與成長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 |
![]() |
說雲門 |
這是1983年,雲門創團十週年,由記者侯惠芳採訪撰寫十年來關心雲門、曾與雲門共事的各界人士,對雲門成立十年的感想。受訪者包括教育部長朱匯森、文建會主委陳奇祿、音樂家申學庸、政大文學院院長徐佳士、作曲家許常惠、聲樂家劉塞雲、建築家漢寶德、舞蹈家黃麗薰、蔡瑞月、林麗珍、作曲家賴德和、馬水龍、許博允、溫隆信、雕刻家朱銘、藝術家楚戈、作家林海音、漢聲雜誌總編吳美雲、攝影家張照堂、舞台燈光設計家聶光炎、警廣主持人凌晨、專欄作家薇薇夫人、平劇藝術家周正榮。本文收錄在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 |
![]() |
林懷民魂牽夢縈舞紅樓 賴德和朝思暮想譜樂曲 |
這是1983年,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寤蘭在《聯合報》的報導。文中描述編舞家林懷民與作曲家賴德和創作《紅樓夢》(1983)的構想及過程,以及《紅樓夢》各幕主題。本文亦收錄於「《紅樓夢》1994年雲門舞集夏季公演節目單」。 |
![]() |
「我的鄉愁.我的歌」排練檢討 |
這是1983年,編舞家林懷民(中)與鄭淑姬(左起)、陳偉誠、陳鴻秋、崔雯玲於排練後檢討。照片的攝影家張照堂,曾獲國家文藝獎,多年為雲門拍攝照片及擔任影像設計,並從事紀錄片製作。 |
![]() |
雲門的十年 |
這是1983年,由雲門舞集所整理的文章,收錄於「《薪傳》1983年雲門十週年紀念公演節目單」。文中簡述雲門創團緣起,細數十年來的代表舞作、巡迴演出,以及國內外各媒體的評論等,並提及十年來與雲門相關的個人與團體。 |
![]() |
1982年雲門冬季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82年,雲門冬季公演的節目單。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街景》、《涅槃》、《生民》。 |
![]() |
1982年雲門冬季公演傳單 |
這是1982年,雲門冬季公演的傳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街景》、《涅槃》,以及《生民》。傳單形式為單張,主視覺照片為《街景》,由郭英聲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 |
![]() |
1982年冬季公演海報 |
這是1982年,雲門冬季公演海報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街景》、《涅槃》、《生民》。以《街景》為主視覺。舞者為(左起)郭美香、吳素君、葉台竹、鄭淑姬、何惠楨。由郭英聲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 |
![]() |
1982年林懷民的實驗舞展海報 |
這是1982年,林懷民的實驗舞展的海報。以編舞家林懷民的照片為主視覺。舞者為林懷民。由郭英聲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 |
![]() |
七一舞展節目單 |
這是1982年,文建會主辦「七一舞展」的節目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雲門舞者鄭淑姬的《雲的聯想》、編舞家黃麗薰的《那夜》、雲門舞者林秀偉的《鏡湖月》、雲門舞者何惠楨的《三重奏》、編舞家林懷民的《街景》。 |
![]() |
中國人的天下——記廿屆巴黎國際舞蹈節的中國舞團 |
這是1982年,台北現代舞團在「第二十屆巴黎國際舞蹈節」中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涅槃》與《街景》,德國舞評約翰.史密特(Jochen Schmidt)在《國際舞蹈雜誌》(Ballet International) 發表的舞評,後由朱雷翻譯成中文,原載於1983年的《聯合報》。作者評論了1982年「第二十屆巴黎國際舞蹈節」中各國呈現的舞碼,其中對於林懷民的作品十分讚賞,他認為林懷民是「態度嚴謹,才華高超的編舞家」,其作品「以中國傳統為主題,融合了東方哲學、文化的富麗堂皇的舞蹈」。原文見“The Hour of the Chinese——Ensembles from the People's Republic and from Taiwan at the 20th Festival de Damse de Paris”。 |
![]() |
1981年蘭嶼社區醫療基金募款義演海報 |
這是1981年,雲門赴蘭嶼演出的海報,以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星宿》(1979)為主視覺。舞者為(左起)鄭淑姬、初德麗、羅曼菲。海報由董陽孜題字,姚孟嘉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 |
![]() |
1981年實驗舞展海報 |
這是1981年,雲門實驗舞展的海報。以雲門舞者照片為主視覺。舞者為(左起)葉台竹、吳素君、陳偉誠、林秀偉、王連枝(前)。海報由董陽孜題字,謝春德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 |
![]() |
1981年雲門夏季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81年,雲門夏季公演的節目單,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廖添丁》(1979)中的〈序幕〉、《春水》、《雙人舞》、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星宿》(1979)、《寒食》(1974)、《奇冤報》(1974)、《和風》(1980)中的〈雙人舞〉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、《吳鳳》(1976),美國現代舞家杜麗絲.韓福瑞的《帕莎卡里亞與賦格》、《震盪教徒》、《水舞》,舞者林秀偉的《大地之歌》、《長鞭》(1977),鄭淑姬的《待嫁娘》(1974)、《披肩》(1974)、《鳳舞》(1978)。節目單收錄《中央日報》記者嵇若昕的文章〈「雲門舞集」將赴歐公演〉。 |
![]() |
雲門南京東路排練場之二 |
這是1981年,舞者(右起)郭美香、初德麗、鄭淑姬與女兒鄉鄉、羅曼菲,在南京東路排練場暖身。照片的攝影家張照堂,曾獲國家文藝獎,多年為雲門拍攝照片及擔任影像設計,並從事紀錄片製作。 |
![]() |
《星宿》排練檢討 |
這是1981年,編舞家林懷民與團員於《星宿》(1979)排練後檢討。照片的攝影家張照堂,曾獲國家文藝獎,多年為雲門拍攝照片及擔任影像設計,並從事紀錄片製作。 |
![]() |
1981年朱銘木雕——關公.牛車.眾生相海報 |
這是1981年,由雲門策劃「藝術與生活」聯展活動之一,雕刻家朱銘個展「朱銘木雕——關公.牛車.眾生相」的海報。圖為朱銘作品《眾生相》。海報由林柏樑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 |
![]() |
1981年劉塞雲中國歌曲演唱海報 |
這是1981年,由雲門策劃「藝術與生活」聯展活動之一,聲樂家劉塞雲獨唱會「劉塞雲中國歌曲演唱」的海報。由霍榮齡設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