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1999年春色系傳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「春色系」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與《水月》(1998)、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太陽懸止時》、以及編舞家李捍忠與編舞家馬波的舞作《不定空間》(選粹)的傳單,形式為單張三折。

1999年春色系節目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「春色系」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與《水月》(1998)、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太陽懸止時》、以及編舞家李捍忠與編舞家馬波的舞作《不定空間》(選粹)的節目單。收錄專文包括:吳易珊的〈軀殼與批掛的華服一同腐爛——專訪香港編舞家黎海寧〉以及盧健英的〈春天,品味雲門的三種方法〉。

《薪傳》1999年雲門2創團節目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2創團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舞作為編舞家林懷民的《薪傳》(1978)。節目單收錄文章包括:〈請為我們的祖先鼓掌──《薪傳》的創作與演出〉、〈柴船渡烏水 唐山到台灣──《薪傳》的歷史資料〉等。

雲門為921做戶外演出

這是1999年,雲門前往921災區,於東勢河濱公園戶外演出,藝術總監林懷民獻花給前來觀賞的百歲老太太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1999年「霖園辦桌」戶外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由霖園關係企業與中時報系主辦,舞碼包括編舞家黎海寧的《太陽懸止時》、林懷民的《水月》(1998)選粹,以及大陸編舞家李捍忠、馬波的《不定空間》選粹。

1999年雲門舞集戶外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於嘉義、台中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由霖園關係企業——國泰人壽主辦,舞碼包括編舞家林懷民的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與〈節慶〉、《輓歌》(1989)、《奇冤報》(1974)和《水月》(1998)選粹。

1999春色系春季公演海報

這是1999年,雲門春季公演「春色系」的海報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(1998)、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太陽懸止時》、以及編舞家李捍忠與馬波的舞作《不定空間》(選粹)。由劉開工作室設計。

《流浪者之歌》1999年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傳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倫敦「沙德勒之井劇院」(Sadler's Wells Theatre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Songs of the Wanderers, 1994)的傳單。

The shiny haze quietly permeates all of Berlin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德國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, 1998),資深舞評家約翰.史密特(Jochen Schmidt)發表在德國《法蘭克福匯報》(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)的舞評英譯。作者認為,《水月》裡巴哈音樂與太極的完美結合、極具張力的舞蹈語彙,加上舞者沉穩的表現,為即將成立的柏林芭蕾舞團樹立難以企及,並無法超越的標竿。原文見“Füllest jetzt auch ganz Berlin still mit Nebelglanz”。

吐納乾坤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新加坡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, 1998),舞評家陳業興(TAN Ngiap Heng)在新加坡《藝術雜誌》(The Arts Magazine)發表的舞評,林亞婷中譯。作者認為林懷民藉由「特殊的氣之流動方式」,使動作源生於呼吸節奏,「創作出一種新的舞蹈語彙」。文中並特別提及舞者許芳宜的獨舞,認為這段獨舞「喚出整個宇宙的旋轉」。本文亦收錄於「《水月》《家族合唱》《九歌》2000年雲門「回家演出」節目單」。原文見“A cosmos within the Rhythm of Breath”。

《水月》1999年德國公演傳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柏林德意志歌劇院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, 1998)的傳單。

《水月》1999年德國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柏林德意志歌劇院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, 1998)的節目單。形式為單張三折。

流浪到海牙──一場舞蹈的錄製

這是1999年,雲門赴荷蘭舞蹈劇場(Lucent Danstheater)錄製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公共電視台製作人邱顯忠發表在《中國時報》的文章。作者描述工作小組錄製過程及錄影現場雲門舞者表演的情形。

紐西蘭《九歌》大看板

這是2000年,《九歌》(Nine Songs, 1993)在紐西蘭新浪潮藝術節演出的戶外大型海報。

《涅槃》《年輕》2000年雲門戶外公演節目單

這是2000年,「國泰人壽藝術節」雲門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由霖園關係企業與中時報系主辦,舞碼包括編舞家林懷民的《涅槃》(1982)、《年輕》。

合唱繼續進行

這是2000年,編舞家林懷民所寫的文章。文中記述《家族合唱》(1997)在耶路撒冷、維也納、柏林演出,各地觀眾對舞作中大量旁白的反應。本文收錄於「《水月》《家族合唱》《九歌》2000年雲門舞集『回家演出』節目單」和「《如果沒有你》《家族合唱》2011年冬季公演節目單」。

《涅槃》舞作影片

這是2000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涅槃》(1982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3分07秒。

月映萬川——一趟奇異的跨時空「靈.靜之旅」

這是2000年,資深樂評人楊忠衡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1998),所寫的專文。文章詳細介紹《水月》所使用的音樂—〈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〉,以及該演奏版本的俄國音樂家麥斯基(Mischa Maisky)與其演奏風格。本文收錄於「《水月》《家族合唱》《九歌》2000年雲門『回家演出』節目單」。

2000年雲門2春季漫遊海報

這是2000年,雲門 2「春季漫遊」的海報,以雲 2舞者為主視覺。由攝影家劉振祥攝影,霍榮齡工作室設計。

《水月》《 家族合唱》《九歌》2000年雲門「回家演出」節目單

這是2000年,雲門「回家演出」的節目單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1998)、《家族合唱》(1997)、《九歌》(1993)。收錄專文包括:資深樂評人楊忠衡的〈月映萬川——一趟奇異的跨時空「靈.靜之旅」〉、新加坡藝術家陳業興的舞評中譯〈吐納乾坤〉、林懷民的〈合唱繼續進行〉、口述歷史採訪者盧健英的〈為生命找一個落腳的小方格——在「家族合唱」的錄音訪問之後〉、舞評家安得列.勒沛奇(Andre Lepecki)為《九歌》所寫的舞評中譯〈後殖民主義 跨文化主義——台灣編舞家林懷民找到了一種舞蹈的新身/聲〉。

資料總筆數: 13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