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![]() |
雲門45──身體的長河,以舞蹈映現文化 |
這是2018年,雲門演出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副教授陳雅萍為節目單所撰寫的文章。作者認為,雲門舞作除了映現台灣各時期的文化樣貌、建構島嶼上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,作品之間也會相互援引、對話。而《水月》之後,《行草三部曲》更確認了「雲門身體」的獨特美學。《關於島嶼》透過驚人的視覺投影,總結編舞家對台灣歷史、土地、人民的思考,島嶼的故事尚未結束,雲門身體的長河還會繼續流淌下去。本文收錄於《2018年秋季公演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節目單》。 |
![]() |
舞者們的雲門45 |
這是2018年,雲門演出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,中央通訊社記者汪宜儒為節目單所撰寫的文章,作者談到雲門舞者在芭蕾、現代舞之外,於太極導引、內家拳等傳統東方身體的訓練課程中,專注於自我的探索與修練,成就「雲門身體」,而每一次的演出都是自身與舞作的對話。本文收錄於《2018年秋季公演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節目單》。 |
![]() |
雲門劇場2018年傳單 |
這是2018年,雲門劇場「全年節目」傳單。內容包含全年演出節目、及劇場周邊景點、餐廳介紹,形式為單張六折。 |
![]() |
雲門2「藝術駐市」照片之二 |
這是2018年,雲門2高雄「藝術駐市」,於高雄市桃源區與布農族的孩子及地方居民共舞。 照片的攝影師李佳曄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、商業攝影、電影劇照、活動紀錄等。2013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雲門2「藝術駐市」照片之一 |
這是2018年,雲門2高雄「藝術駐市」,於高雄市桃源區推廣演出。 照片的攝影師李佳曄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、商業攝影、電影劇照、活動紀錄等。2013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2018年秋季公演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傳單 |
這是2018年,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首演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三折。 |
![]() |
2018年秋季公演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海報 |
這是2018年,「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」的首演海報,以《狂草》為主視覺。由劉振祥攝影,黃子源設計。 |
![]() |
《關於島嶼》節目單 |
這是2017年,雲門秋季公演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作品《關於島嶼》首演的節目單。收錄文章包括作家駱以軍的〈飛矢不動 《關於島嶼》中的漢字演出〉、雲門文字編輯統籌吳家恒的〈關於島嶼 關於年輕〉。 |
![]() |
《關於島嶼》傳單 |
這是2017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關於島嶼》首演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四折。 |
![]() |
鄭宗龍與十三聲 |
這是2017年,雲門2赴澳門演出舞作《十三聲》前,評論人紀慧玲在「第二十九屆澳門藝術節」網站所發表的文章。文中指出,鄭宗龍舞作面貌與林懷民的作品迥然有別,近年作品《杜連魁》、《來》從戲曲與藝陣借用身形,到《十三聲》融合遊藝陣頭、宗教儀軌動作,揉合電子音樂、採擷民謠、經懺、唱誦,再現庶民野性,成為一則向鄉土禮敬的詩篇。 |
![]() |
《捕夢》DM |
這是2017年,雲門2演出編舞家鄭宗龍的《捕夢》首演傳單。形式為單張雙面。 |
![]() |
《捕夢》 節目單 |
這是2017年,雲門2演出編舞家鄭宗龍作品《捕夢》的節目單。形式為單張雙面4折。 |
![]() |
《2017春鬥》 節目單 |
這是2017年,雲門2「春鬥2017」的節目單。演出舞作有編舞家黃懷德的《亮》、陳韻如的《潛》、蔡博丞的《瞳孔裡的灰牆》。形式為電子節目單。 |
![]() |
「春鬥2017」雲門2傳單 |
這是2017年,雲門2「春鬥2017」的傳單。演出編舞家黃懷德的《亮》、陳韻如的《潛》、蔡博丞的《瞳孔裡的灰牆》。形式為單張2折。 |
![]() |
《關於島嶼》海報 |
這是2017年,雲門《關於島嶼》首演的海報,以《關於島嶼》為主視覺。由劉振祥攝影,黃子源設計。 |
![]() |
「十三聲」舞作影片 |
這是2017年,編舞家鄭宗龍的舞作「十三聲」,在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1分52秒。 |
![]() |
《關於島嶼》舞作影片 |
這是2017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關於島嶼》的宣傳片,長度為1分31秒。 |
![]() |
「流浪者之歌」2016年公演節目單 |
這是2016年,雲門舞集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編舞家林懷民作品「流浪者之歌」(1994)的節目單。收錄資深文字工作者盧健英的文章「『流浪者之歌』的蹲下與躍起」。 |
![]() |
「水月」2016年公演節目單 |
這是2016年,雲門舞集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編舞家林懷民作品「水月」(1998)的節目單。收錄文章包括藝術家蔣勳的「捨此身外,別無他想」、資深文字工作者盧健英的「『水月』封箱」、劇評人羅麗的「鏡花『水月』:文化精神的身體溯源」。 |
![]() |
雲門2《十三聲》海報之一 |
這是2016年,雲門2演出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《十三聲》的首演海報,海報主視覺為舞者李尹櫻(左)與蘇怡潔演繹《十三聲》的舞姿。由李佳曄攝影,何佳興設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