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《風.影》照片之三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風.影》(2006)的照片。舞者為黃珮華(左前)、蔡銘元(右前)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風.影》照片之七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風.影》(2006)的照片。舞者為(左起)沈怡彣、宋超群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風.影》照片之一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風.影》(2006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舞作影片

這是2006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45秒。

《白》之〈III〉之四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Ⅲ〉(2006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II〉之二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Ⅲ〉(2006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II〉之三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Ⅲ〉(2006)的照片。舞者為沈怡彣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II〉之一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Ⅲ〉(2006)的照片。舞者為邱怡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I〉之二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Ⅱ〉(2006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I〉之三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Ⅱ〉(2006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I〉之一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Ⅱ〉(2006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白》之〈I〉之三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白》之〈Ⅰ〉(1999)的照片。照片的攝影家謝安,出身日本早稻田大學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,多次受邀於國內外發表綜合媒材作品。

《斷章》 舞台圖之一

這是編舞家伍國柱為他的舞作,全版《斷章》所繪的舞台圖手稿。

冥想意境的登峰造極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首演,舞評家Andrew C.C. Huang在《台灣新聞報》(Taiwan News)的舞評中譯。作者認為,「舞者的身體與能量縱貫全場,直通觀眾感官,這正是現代舞的精髓所在」,並表示《狂草》是雲門冥想風格的顛峰之作。文中並特別提及舞者李靜君、邱怡文、周章佞的三段獨舞優異的表現。原文見“The culmination of Cloud Gate's meditative dances”。

Cursive Ⅲ completes Taiwanese choreographer Lin Hwai-min's dance trilogy about Chinese calligraphy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(Wild Cursive)首演,舞評家Jochen Schimdt在德國科隆電台(Koln Radio)發表的舞評。作者認為,林懷民極盡全力將書法氣韻轉化為舞蹈的形式,在動作上與精神上都結合了書法呈現輝煌之美。文中詳盡評析舞作的舞台、服裝、燈光、音樂,並認為「這二十四名雲門舞者以強烈的爆發力展現出完美的舞蹈動作」。中譯見〈「狂草」為台灣編舞家林懷民的行草三部曲畫下圓滿句點〉。

林懷民創作的新高峰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首演,舞評家Diane Baker在《台北時報》(Taipei Times)的舞評中譯。作者認為,《狂草》還原了舞蹈的基本元素,是當今舞壇的頂尖之作,且「雲門已是一個具有世界級水準的舞團,足可與倫敦、紐約、法蘭克福等地最好的舞團分庭抗禮。」文中並提及舞者周章佞、邱怡文、溫璟靜突出的表現。原文見"The best times for Lin Hwai-min"。

《時代》雜誌2005年「亞洲英雄人物」之二

這是2005年,林懷民獲選《時代》(Time)雜誌「亞洲英雄人物」留影。照片的攝影家林韋言,為《自由時報》攝影記者。

《時代》雜誌2005年「亞洲英雄人物」之一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獲選《時代》(Time)雜誌「亞洲英雄人物」留影。

音 紙 墨 流 光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首演,音樂家沈聖德和雲門文獻室主任陳品秀的專文。文章從聲音設計的主題、中國紙、墨的歷史,到《狂草》水墨舞台的技術研發,與燈光的設計理念,說明光源與紙墨流動的關係,分割出層次豐富的舞台空間和時間。本文收錄於「《狂草》2005年節目單」。

純粹與極限的追尋——從衛夫人談起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首演,藝術家蔣勳的專文。作者以「衛夫人」的《筆陣圖》,講述從書法教育中所蘊含的藝術原理。文中並舉王羲之、顏真卿、張旭等書法大家,說明中國書法藝術在美學上極致的表現。本文收錄於「《狂草》2005年節目單」。

資料總筆數: 13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