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![]() |
「行草三部曲」2006年香港藝術節傳單 |
這是2006年,雲門赴香港藝術節(Hong Kong Arts Festival),編舞家林懷民的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世界首演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兩折,內容為中、英對照。 |
![]() |
「行草三部曲」2006年柏林穿越藝術節傳單 |
這是2006年,雲門赴德國柏林穿越藝術節(In Transit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卡式。 |
![]() |
「行草三部曲」《行草》2006年柏林穿越藝術節節目單 |
這是2006年,雲門赴德國柏林穿越藝術節(In Transit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,《行草》(2001)的節目單。形式為兩張對折。 |
![]() |
「行草三部曲」《狂草》2006年柏林穿越藝術節節目單 |
這是2006年,雲門赴德國柏林穿越藝術節(In Transit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,《狂草》(2005)的節目單。形式為兩張對折。 |
![]() |
「行草三部曲」《松煙》2006年柏林穿越藝術節節目單 |
這是2006年,雲門赴德國柏林穿越藝術節(In Transit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,《松煙》(2003)的節目單。形式為兩張對折。 |
![]() |
「行草」舞者手筆非凡 |
這是2003年,雲門赴美國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行草》(Cursive, 2001),舞評家海笛.懷斯(Hedy Weiss)在《芝加哥太陽報》(Chicago Sun-Times)的舞評中譯。作者深入評述舞者肢體語彙與中國文字美學的對應,「雖然植基傳統,但這個作品卻呈現了全新而令人震驚的現代感」。並稱許《行草》的製作團隊:作曲家瞿小松、舞台設計家林克華、燈光設計家張贊桃,以及服裝設計林璟如。原文見“‘Cursive’ dancers get it just write”。 |
![]() |
「行草」以身寫形 舞出驚豔 |
這是2003年,雲門赴美國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行草》(Cursive, 2001),舞評家卡蜜兒.勒菲芙(Camille LeFevre)在《明星論壇報》(Star Tribune)的舞評中譯。作者認為「林懷民的肢體語彙,融合中國武術、芭蕾與現代舞蹈,出神入化,別出心裁」,而雲門舞者的表現「無論收束垂懸,亦或伸展蜷曲,舞者的肢體特異不凡,令人耳目一新」。並特別稱許舞者周章佞的黑紗水袖獨舞「如同揮墨般暢快淋漓,意氣風發」。原文見“‘Cursive’spells out stunning moves”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身體律動 |
這是2005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,舞者葉博聖(左)、侯怡伶指導學生做身體律動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觀眾即興 |
這是2007年,雲門2在台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活動,舞者與觀眾即興演出的照片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排練《薪傳》 |
這是2008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,舞者指導學生排練《薪傳》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指導學生 |
這是2004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,舞者楊淩凱指導學生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戶外靜坐 |
這是2006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,舞者指導學生在戶外靜坐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戶外身體課程 |
這是2006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,舞者指導學生在戶外進行身體課程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宜灣阿美樂舞體驗 |
這是2007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活動,原住民和舞者一同帶領學生體驗宜灣阿美族樂舞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校」學生呈現 |
這是2004年,雲門2在中正大學「藝術駐校」,學生的創作呈現演出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市」那瑪夏鄉活動之二 |
這是2008年,雲門2高雄「藝術駐市」活動。舞團前往那瑪夏鄉,和原住民小朋友一起跳舞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市」那瑪夏鄉活動之一 |
這是2008年,雲門2高雄「藝術駐市」前往高雄縣那瑪夏鄉,和原住民小朋友一起跳舞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市」親子律動 |
這是2007年,雲門2在高雄的「藝術駐市」活動,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教師們,帶社區居民在鳳山市立第二圖書館做親子律動。照片的攝影家林敬原,《表演藝術》雜誌特約攝影,曾任《台灣日報》攝影主任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市」社區媽媽身體律動 |
這是2007年,雲門2在高雄的「藝術駐市」活動,排練指導陳秋吟在燕巢鄉民眾活動中心指導社區媽媽做身體律動。照片的攝影家林敬原,《表演藝術》雜誌特約攝影,曾任《台灣日報》攝影主任。 |
![]() |
「藝術駐市」活動的素人《薪傳》 |
這是2008年,雲門2高雄「藝術駐市」活動,大社國中師生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退休職員,在岡山演藝廳合演《薪傳》中的〈耕種與豐收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