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「我的鄉愁.我的歌」排練檢討

這是1983年,編舞家林懷民(中)與鄭淑姬(左起)、陳偉誠、陳鴻秋、崔雯玲於排練後檢討。照片的攝影家張照堂,曾獲國家文藝獎,多年為雲門拍攝照片及擔任影像設計,並從事紀錄片製作。

「微塵」舞作影片

這是2014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「微塵」,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4分17秒。

「微塵」照片之二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「微塵」(2014)的照片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微塵」照片之三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「微塵」(2014)的照片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微塵」照片之一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「微塵」(2014)的照片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幕後的雲門舞者」短片

這是2009年,由雲門委託後視野傳播製作的短片,紀錄雲門一、二團舞者台前幕後的活動,長度為3分49秒。

「奔雷墜石」與「輕如蟬翼」的召喚——寫在雲門「狂草」演出之前

這是2005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首演,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助理盧宣妃的專文。作者從編舞家的創作理念出發,透過舞者的身體表現書法的氣韻。文中並提到《狂草》音樂與舞台的設計過程。本文收錄於「《狂草》2005年節目單」。

「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」邀請到來自台灣的舞蹈團體「雲門舞集」,演出「水月」

這是2005年,雲門首度赴俄國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(Chekhov International Festival)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水月》(Moon Water, 1998),舞評家Oliga Galakova在俄國《商人報》(Kommersant)發表的文章中譯。文中表示,歐洲人做不出像《水月》這樣的作品,但只有歐洲人才能體會這樣的藝術。原文見〈Cцену 3алила вода〉。

「國泰藝術節戶外公演」照片之二

這是雲門舞集「林懷民舞作精選」(2018),2019年在台北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公演,林懷民與舞者深情謝幕。 照片的攝影師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國泰藝術節戶外公演」照片之三

這是雲門舞集「林懷民舞作精選」(2018),2019年在台北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公演,四萬觀眾大合照。 照片的攝影師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國泰藝術節戶外公演」照片之一

這是雲門舞集「林懷民舞作精選」(2018),2019年在台北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公演,四萬觀眾全體律動做體操一景。 照片的攝影師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國泰藝術節——雲門2校園巡迴」即興互動

這是2008年,「國泰藝術節——雲門2校園巡迴」,在高雄師範大學演出,與觀眾即興互動。

「十三聲」舞作影片

這是2017年,編舞家鄭宗龍的舞作「十三聲」,在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1分52秒。

「光」舞作影片

這是2013年,編舞家黃翊的舞作「光」,在高雄大東藝術文化中心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1分06秒。

「光」照片之四
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李尹櫻、駱思維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光」照片之二
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林柔雯、胡鑑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光」照片之三
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林柔雯、胡鑑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光」照片之一
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林柔雯、黃翊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「來」舞作影片

這是2015年,編舞家鄭宗龍的舞作「來」,在高雄大東藝術文化中心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38秒。

「來」照片之四

這是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「來」(2015)的照片。舞者為許嘉卿。 照片的攝影家李佳曄,為攝影家劉振祥資深攝影助理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、商業攝影、電影劇照、活動紀錄等。2013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 

資料總筆數: 13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