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《薪傳》1988年第五次盛大獻演節目單

這是1988年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第五度盛大獻演的節目單。本節目單舞作名由書法家董陽孜題字,攝影家謝春德攝影,平面設計家霍榮齡設計。

《輓歌》舞作影片

這是1991年,編舞家林懷民為羅曼菲編作的《輓歌》(1989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20秒。

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舞作影片

這是1991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復出首演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08秒。

《綠色大地》1991年冬季公演海報

這是1991年,雲門冬季公演的海報。由董陽孜題字,曲德義繪畫工作室提供畫作,霍榮齡設計。

雲門復出記者會

這是1991年,雲門復出記者會。右起吳素君、郭美香、李靜君、鄭淑姬、羅曼菲、林懷民、陳偉誠、林秀偉、吳興國、鄧桂複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明牌與換裝》排練

這是1991年,雲門復出首演前,編舞家林懷民與舞者在國家戲劇院排練《明牌與換裝》。照片的攝影家陳愷巨,擅長新聞攝影,曾任《新新聞》攝影召集人。

羅曼菲照片之一

這是1991年,雲門演出美國現代舞家保羅.泰勒的舞作《光環》(1962)的照片。舞者為羅曼菲(中)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1991年雲門復出首演加演傳單

這是1991年雲門復出首演的加演傳單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牛犁歌》、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、《輓歌》、《流雲》(1984)、《明牌與換裝》、美國現代舞家保羅.泰勒(Paul Taylor)的《光環》(Aureole, 1962)。傳單形式為單張雙面,主視覺為洪世保提供的洪通畫作,由董陽孜題字,霍榮齡設計。

羅曼菲照片之六

這是1991年雲門復出首演謝幕的照片,舞者為(左起)羅曼菲、鄭淑姬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薪傳》1992年台北戶外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92年,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十五週年公演的節目單。

1992年雲門舞集端午節特別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92年,雲門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由中國時報和中國信託主辦,舞碼包括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、《輓歌》(1991)、《射日》,以及美國編舞家保羅.泰勒(Paul Taylor)的舞作《光環》(Aureole, 1962)、編舞家劉淑英的《少年仔》。

《射日》1992年春季公演海報

這是1992年,雲門春季公演的海報。以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射日》為主視覺。

《薪傳》1992年台灣我們的家園——康熙台灣輿圖海報

這是1992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的海報。以〈康熙台灣輿圖〉為主視覺。由國立中央圖書館提供圖片,霍榮齡工作室設計。

《薪傳》1992年秋季公演海報(紅色)

這是1992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的海報。以《薪傳》為主視覺。此為紅色版。由書法家董陽孜題字,呂承祚、姚孟嘉、謝春德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

《薪傳》1992年秋季公演海報(綠色)

這是1992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的海報。以《薪傳》為主視覺。此為綠色版。由董陽孜題字,呂承祚、姚孟嘉、謝春德攝影,霍榮齡設計。

《薪傳》1992年秋季公演節目單

這是1992年,雲門秋季公演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薪傳》(1978)的節目單,其中收錄恆春民謠歌手陳達年表、雲門寫《薪傳》的創作與演出的〈請為我們的祖先鼓掌——「薪傳」的創作與演出〉。本節目單舞作名由書法家董陽孜題字,封面由攝影家謝春德攝影,平面設計家霍榮齡設計。本節目單為中英對照。

唱給神聽的歌

這是1992年,雲門製作出版「雲門音樂系列3—《鄒族之歌》」,編舞家林懷民在《中國時報》發表的文章。文中林懷民描述鄒族馬亞茲比(Mayasvi)祭典厚實雄壯的歌謠與簡樸深遠的舞蹈,鄒族歌謠傳承的困境,並提及與錄音專家徐崇憲田野錄音的情形。

雲門八里排練場觀眾

這是1992年,雲門邀請附近民眾到八里排練場觀賞演出。照片的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

《九歌》後台

這是1993年,《九歌》演出的後台。照片的攝影家謝安,出身日本早稻田大學,擅長表演藝術攝影,多次受邀於國內外發表綜合媒材作品。

禱歌──寫在《九歌》首演前

這是1993年,編舞家林懷民在其舞作《九歌》首演前,在《聯合報》發表的文章。文中自述《九歌》的創作背景,及如何從屈原詩作《九歌》轉化為舞作的構思過程。

資料總筆數: 13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