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名稱 摘要
《流浪者之歌》《屋漏痕》2010年秋季公演傳單

這是2010年,雲門秋季公演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屋漏痕》以及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四折。

高處眼亮

本書是由編舞家林懷民執筆,遠流2010年出版。內容為林懷民七O年代創立雲門以來的心路歷程。近四十年的歲月裡,與藝文界前輩的交遊,獲得豐厚文化內涵滋養得以成熟蛻變。

失足與起步——門外的告白

這是1978年,編舞家林懷民赴美治療腳傷期間,在《中國時報》發表的文章,收錄於《高處眼亮》一書。作者描述身為舞者面臨身體傷害的痛楚,在台演出受傷當晚的情形,進而描述在風氣未開的台灣,經營現代舞團的種種困境,並提及藝文界人士俞大綱、史惟亮、葉公超、聶光炎、姚一葦等長輩的孜孜教導與熱誠協助。

《花語》2010年莫斯科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節目單

這是2010年,雲門赴莫斯科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(Chekhov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花語》(Whisper of Flowers, 2008)的節目單。形式為單張對折。

《花語》2010年莫斯科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節目冊

這是2010年,雲門赴莫斯科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(Chekhov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花語》(Whisper of Flowers, 2008)的節目冊。

雲門2「春鬥2010」節目單

這是2010年,雲門2「春鬥2010」的節目單。演出編舞家古名伸的《碎浪海岸》、黃翊的《浮動的房間》、鄭宗龍的《裂》。收錄專文:李玉玲的〈向前跑——雲門2八八水災災區巡演〉。

雲門2「春鬥2010」海報

這是2010年,雲門2「春鬥2010」的海報。演出編舞家古名伸的《碎浪海岸》、黃翊的《浮動的房間》、鄭宗龍的《裂》。以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《裂》為主視覺。由劉振祥攝影,陳育民設計。

雲門2「春鬥2010」傳單

這是2010年,雲門2「春鬥2010」的傳單。演出編舞家古名伸的《碎浪海岸》、黃翊的《浮動的房間》、鄭宗龍的《裂》。形式為單張三折。

向前跑——雲門2八八水災災區巡演

這是2010年,雲門2「春鬥2010」演出,藝文工作者李玉玲在節目單發表的文章。文中敘述雲門2在2009年前進八八水災災區巡演。雲門2十年來跳遍大城小鎮,與鄉親累積緊密的情感,以災區為舞台,雲門2不只去演出,更懷著尊敬的心,進行一趟弔亡與鼓舞的「學習」之旅。

關乎于文化的表達——純粹的林懷民

這是2009年,雲門赴北京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行草》(2001),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江東在「新浪博客」的文章。作者認為,林懷民的作品傳達出「一種典型而成熟的『中國之美』,從中國傳統的肢體動作方式(如氣功、武術、戲曲)中找尋到蘊涵著中國人體最高智慧的表達方式,並以藝術的表達把它們寫意在舞台的空間,把一份深邃、神秘、空靈、沉實的文化感表達得十分到位,不得不讓人欽佩他對中國文化參悟得如此之深,又表達得如此精彩」。

墨跡斑爛說《行草》

這是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行草》(2001)的簡介。文中詳述《行草》以書法為靈感,以太極導引和武術入舞的編創概念,瞿小松作曲統籌錄製音樂的過程,投影歷代名家筆跡的舞台映像,以及演出歷史。

《行草》2009年北京國家大劇院海報

這是2009年,雲門赴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《行草》(Cursive, 2001)的海報。以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行草》為主視覺。由劉振祥攝影。

《狂草》舞作影片

這是2009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(2005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49秒。

《松煙》舞作影片

這是2009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松煙》(原題:行草 貳,2003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3分57秒。

《行草》舞作影片

這是2009年,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行草》(2001)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2分19秒。

空中書寫:狂草——有時,慢步更快

這是2007年,雲門赴美國下一波藝術節(Next Wave Festival)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狂草》(Wild Cursive, 2005),舞評家黛博拉.喬威特(Deborah Jowitt)在《村聲》(Village Voice)雜誌發表的文章中譯。作者認為,《狂草》融合了紀律和自由、冥想及爆發力,以現代創新的實驗風格連結古老的藝術實踐。原文見"Writing on Air——Sometimes a tranquil pace get to the point faster"。

書法雲門:與身體對話

這是2009年,雲門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行草三部曲》,美學家蔣勳收錄在《漢字書法之美——舞動行草》一書中的文章。作者認為,舞蹈、書寫、力量三者息息相關,《行草》(2001)是肉體的書寫記憶,《松煙》(2003)是留白的領悟,而《狂草》(2005)是墨的酣暢淋漓。本文亦收錄於「『行草三部曲』2009年秋季公演節目單」。

「行草三部曲」2009年秋季公演節目單

這是2009年,雲門秋季公演,為編舞家林懷民的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在台灣首次連篇演出的節目單。收錄專文包括:美學家蔣勳的〈書法雲門:與身體對話〉,舞評家安德.魏瑟曼的〈書家的筆觸觸——林懷民舞作《行草》在德國威瑪國家劇院上演〉、約翰.史密特的〈身體書法之美〉、黛博拉.喬威特的〈空中書寫:狂草——有時,慢步更快〉,以及李玉玲的〈一拳一腳打出獨特的酷——雲門舞蹈教室的少年俠客〉和〈她們的奮鬥、喜悅與驕傲——雲門的媽媽舞者〉。

「行草三部曲」2009年秋季公演海報

這是2009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行草三部曲」的海報。以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狂草》(2005)為主視覺。由劉振祥攝影,劉開工作室設計。

「行草三部曲」2009年秋季公演傳單

這是2009年,雲門秋季公演,編舞家林懷民的書法系列舞作「行草三部曲」在台灣首次連篇演出的傳單。形式為單張四折。

資料總筆數: 13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