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![]() |
暈染生命漣漪 |
這是2013年,雲門赴馬來西亞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《東方日報》記者劉思敏的報導。文中記述,為邀請雲門赴馬演出,「手集團」和「紫藤文化企業集團」發起「文化推手」募款活動籌措經費,所有盈餘用於提升馬來西亞的文化藝術。本文亦收錄於《打開雲門》一書。 |
![]() |
打開雲門 |
本書是由蔣慧仙主編,果力文化2013年出版。內容涵蓋雲門「白蛇傳」等舞作特寫、台灣與世界友人眼中的雲門、及雲門舞台技術四十年來大躍進體現在舞作的成果。並專訪創辦人林懷民、舞者、行政與技術人員,記錄雲門創作與運作的過程。 |
![]() |
「九歌」2013年莫斯科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傳單 |
這是2013年,雲門赴莫斯科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(Chekhov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)的傳單。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「九歌」。形式為單本六頁。 |
![]() |
「光」舞作影片 |
這是2013年,編舞家黃翊的舞作「光」,在高雄大東藝術文化中心演出的影片精華版,長度為1分06秒。 |
![]() |
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舞作影片 |
這是2013年,編舞家鄭宗龍的舞作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的宣傳片,長度為3分13秒。 |
![]() |
雲門2首赴歐美與中國大陸演出 贏得熱烈好評 |
這是2013年,雲門2「春鬥2013」演出,藝文工作者李玉玲在節目單發表的文章。文中描述雲門2經營13年後,於2012年首度闖蕩海外,從紐約現代舞重鎮喬伊斯劇院(Joyce Theater)、德國杜塞朵夫歌劇院到北京國家大劇院,不只票房告捷,也贏得紐約時報等國際舞評一致讚賞。 |
![]() |
雲門2「春鬥2013」節目單 |
這是2013年,雲門2「春鬥2013」的節目單。演出編舞家黃翊的「無聲雨」和「光」、鄭宗龍的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以及布拉瑞揚的「搞不定」。收錄專文:李玉玲的〈雲門2首赴歐美與中國大陸演出 贏得熱烈好評〉。 |
![]() |
雲門2「春鬥2013」海報(傳單) |
這是2013年,雲門2「春鬥2013」的海報。演出舞作有編舞家黃翊的「無聲雨」和「光」、鄭宗龍的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以及布拉瑞揚的「搞不定」。此製作以編舞家布拉瑞揚的舞作「搞不定」為宣傳主視覺。由劉振祥攝影,何佳興設計。 |
![]() |
「光」照片之四 |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李尹櫻、駱思維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光」照片之二 |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林柔雯、胡鑑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光」照片之三 |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林柔雯、胡鑑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光」照片之一 |
這是編舞家黃翊舞作「光」(2013)的照片。舞者為林柔雯、黃翊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照片之二 |
這是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(2013)的照片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照片之三 |
這是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(2013)的照片。此劇照中的舞者為楊淩凱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照片之一 |
這是編舞家鄭宗龍舞作「一個藍色的地方」(2013)的照片。照片攝影家劉振祥,「自立報系」攝影記者出身,擅長報導攝影和表演藝術攝影,1987年起為雲門拍攝照片。 |
![]() |
跨越洲際的情誼 |
這是2013年,雲門與魯斯塔維合唱團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合唱團藝術總監安佐.爾柯馬希維利(Anzor Erkomaishvili)在節目單發表的文章。作者在文中記述雲門與魯斯塔維合唱團合作的經過。 |
![]() |
與自己對話 |
這是2013年,雲門與魯斯塔維合唱團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美學家蔣勳在節目單發表的文章。文中指出,《流浪者之歌》是世界青年心靈省思運動的一環,舞作回應著赫曼.赫塞(Hermann Hesse)小說中的主角悉達多從皇宮奢華出走的足跡,而魯斯塔維合唱團男聲的沉厚歌詠像誦唸說話,像祈求,像追憶,像心靈內在自己與自己的對話。 |
![]() |
流浪者的「流浪者之歌」 |
這是2013年,雲門與魯斯塔維合唱團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作家謝旺霖在節目單發表的文章。作者在文中交互對照眼前的舞作與自己在印度旅行的感受。 |
![]() |
在天籟中浮游 |
這是2013年,雲門與魯斯塔維合唱團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雲門舞者邱怡文在節目單發表的文章。作者在文中描述舞團與合唱團合作的過程。 |
![]() |
喬治亞之聲——魯斯塔維合唱團 |
這是2013年,雲門與魯斯塔維合唱團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流浪者之歌》(1994),節目單刊載自《喬治亞聖歌和儀式音樂》摘錄的文章,民族音樂學者泰德.雷文(Theodore Levin)在文中闡述喬治亞音樂的特質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