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覽 | 名稱 | 摘要 |
---|---|---|
2003年雲門2《波波歷險記》海報 |
這是2003年,雲門2演出《波波歷險記》的海報。 |
|
2003年雲門2《創世記》海報 |
這是2003年,雲門2演出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創世記》(1998)的海報。以香港城市當代舞團演出《創世記》照片為主視覺,由陳德昌攝影。 |
|
2001年雲門2春鬥Tantalus海報 |
這是2001年,雲門2「春鬥」的海報,演出編舞家伍國柱的舞作《Tantalus》伍國柱、大陸編舞家王玫的舞作《愛情故事》、舞者葉博聖的舞作《影子》、編舞家布拉瑞揚的舞作《Uma》、編舞家Jo Stromgren 的舞作《Fever》。由誠品書店設計。 |
|
2000年雲門2春季漫遊海報 |
這是2000年,雲門 2「春季漫遊」的海報,以雲 2舞者為主視覺。由攝影家劉振祥攝影,霍榮齡工作室設計。 |
|
2000年奧林匹克藝術節雲門海報 |
這是2000年,雲門舞集參加2000年奧林匹克藝術節的海報。 |
|
1999春色系春季公演海報 |
這是1999年,雲門春季公演「春色系」的海報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(1998)、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太陽懸止時》、以及編舞家李捍忠與馬波的舞作《不定空間》(選粹)。由劉開工作室設計。 |
|
1999年雲門舞集戶外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9年,雲門於嘉義、台中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由霖園關係企業——國泰人壽主辦,舞碼包括編舞家林懷民的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與〈節慶〉、《輓歌》(1989)、《奇冤報》(1974)和《水月》(1998)選粹。 |
|
1999年春色系節目單 |
這是1999年,雲門「春色系」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與《水月》(1998)、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太陽懸止時》、以及編舞家李捍忠與編舞家馬波的舞作《不定空間》(選粹)的節目單。收錄專文包括:吳易珊的〈軀殼與批掛的華服一同腐爛——專訪香港編舞家黎海寧〉以及盧健英的〈春天,品味雲門的三種方法〉。 |
|
1999年春色系傳單 |
這是1999年,雲門「春色系」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白》與《水月》(1998)、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太陽懸止時》、以及編舞家李捍忠與編舞家馬波的舞作《不定空間》(選粹)的傳單,形式為單張三折。 |
|
1999年「霖園辦桌」戶外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9年,雲門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演出由霖園關係企業與中時報系主辦,舞碼包括編舞家黎海寧的《太陽懸止時》、林懷民的《水月》(1998)選粹,以及大陸編舞家李捍忠、馬波的《不定空間》選粹。 |
|
1998年《薪傳》二十週年特別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8年編舞家林懷民舞作《薪傳》(1978)二十週年特別公演節目單。 |
|
1997年雲門舞集戶外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7年,雲門於高雄戶外演出的節目單。活動由霖園關係企業與中時報系主辦,演出舞碼為編舞家林懷民的《星宿》(1979)、《流雲》(1984)、《九歌》(1993)中的〈雲中君〉、〈湘夫人〉和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,以及查爾斯.莫頓(Charles Moulton)的舞作《傳球樂》(1981)等雲門歷年舞作選粹。 |
|
1996年雲門環島巡演節目單 |
這是1996年雲門環島巡演的節目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 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、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輓歌》(1989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以及編舞家查爾斯.莫頓(Charles Moulton)的《傳球樂》(1981)等舞作。收錄藝術家蔣勳所寫的文章:〈本土雲門──雲門與台灣的共同腳印〉,評析雲門自1973年創團以來發表的經典舞作《白蛇傳》、《薪傳》(1978)和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。 |
|
1996年雲門環島巡演傳單 |
這是1996年雲門環島巡演的傳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、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、《輓歌》(1989)以及編舞家查爾斯.莫頓(Charles Moulton)的《傳球樂》(1981)等。 |
|
1996年雲門戶外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6年雲門首度戶外公演的節目單,也是國泰金控企業贊助雲門戶外公演的第一份節目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、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、《輓歌》(1989)以及編舞家查爾斯.莫頓(Charles Moulton)的《傳球樂》(1981)等。 |
|
1996年雲門戶外公演傳單 |
這是1996年雲門戶外公演的傳單,也是國泰金融集團第一次贊助雲門的戶外公演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、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、《輓歌》(1989)以及編舞家查爾斯.莫頓(Charles Moulton)的《傳球樂》(1981)等。 |
|
1996年雲門「春之獻禮」傳單 |
這是1996年,雲門「春之獻禮」的傳單。內容為三檔演出訊息:雲門春季公演「雙演春之祭」,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春之祭禮.台北一九八四》(1984),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《春之祭》(1994);雲門主辦的「EIKO&KOMA」,演出紐約EIKO&KOMA舞團的舞作《記憶》、《銹》、《夜潮》、《輓歌》、《風》;「雲門精選篇」演出編舞家林懷民的舞作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(1986)、《輓歌》(1989)、《白蛇傳》(1975)、《薪傳》(1978)中的〈渡海〉和查爾斯.莫頓《傳球樂》(1994)。傳單形式為單張六折,霍榮齡設計工作室設計。 |
|
1996年秋季公演「X世代」演出節目單 |
這是1996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黎海寧Link(s) X世代」的節目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黎海寧的《女人心事Ⅰ:粉紅色人生》、《女人心事Ⅱ:芙烈達》、《不眠夜》,舞者李靜君的《女男.男女》,編舞家卓庭竹的《偶缺》,布拉瑞揚的《肉身彌撒》,沈偉的《床》,余仁華的《線索》。節目單收錄文章包括:劇場工作者李立亨的〈在島嶼上旅行的黎海寧〉、舞蹈學者廖抱一的〈二十年後的預言,X世代的里程碑〉。 |
|
1996年秋季公演「X世代」傳單 |
這是1996年,雲門秋季公演「黎海寧Link(s) X世代」的傳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黎海寧的《女人心事Ⅰ:粉紅色人生》、《女人心事Ⅱ:芙烈達》、《不眠夜》,舞者李靜君的《女男.男女》,編舞家卓庭竹的《偶缺》,布拉瑞揚的《肉身彌撒》,沈偉的《床》,余仁華的《線索》。傳單形式為單張,由張瑜芳負責創意,張詠萱負責攝影及視覺設計,大朵視覺工作站負責電腦影像處理。 |
|
1994年雲門春季公演節目單 |
這是1994年,雲門春季公演的節目單。演出舞作包括:編舞家林懷民的《稻香》以及《九歌》(1993)中的〈國殤〉〈禮魂〉,編舞家古名伸的《緘默之島》,何曉玫的《水.鏡》,黎海寧的《春之祭》。節目單收錄文章包括:〈當事人說當夜——「春之祭」的首演〉,以及林懷民的〈連環套——淺釋黎海寧的「春之祭」〉。 |